聚焦“适性课堂” 生长学习力
(雨花台区2018年教学工作会议大会交流材料)
2018年,我校被评为“质量提升先进学校”,我们备受鼓舞,深感教学质量的提升得益于坚持开展“适性课堂”的研究与建设。
一、 确立“适性课堂”鲜明主张
学习力包含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创造力等,是最持久的竞争力。
江苏“适合教育”,南京“促进学习力生长”,“雨花新课堂”。我们积极响应,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为学习力生长而教”的“适性课堂”教学主张。
“适性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长学习力”为核心价值取向,适合学生天性和个性发展的课堂。课堂上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基础及学习现场,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力。操作上做到:突主体、还时间、有延展。
二、坚定“适性课堂”建设行动
建设“适性课堂”,我们行动策略是“一表、一研、一展”。
1.设计使用“适性课堂”评价表。
依据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结合“适性课堂”要求,设计了“适性课堂”评价表,侧重“突主体、还时间、有延展”三方面,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导向引领教学行为重塑。
如:“课堂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人数不少于全班的五分之三”“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给学生留出思考或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我们的评价表并不完善和严谨,但是,我们的初衷是以评价倒逼教学行为改善,撬动原来相对保守的课堂教学局面,给学校课堂改革注入活力。
2. 校本研修,构建“适性课堂”教学模式。
以《生长学习力:小学适性课堂的行动研究》市级课题为引领,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注重学科目标分解、课堂观察、学生诊断、作业布置等专业技能的研修,通过备课组、学科组、校级、区级等四级研究课,探索适性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其中突主体的实践操作要:定起点、分层次、都发展。
3.搭建展示平台,丰富学习生活。
我们鼓励学业进步。对学习进步的学生采取家校合力表扬、表彰;我们激励个性张扬。举办“激发潜能,点燃智慧”个人学习成果展、“班级文化”展。学生成果在校园网上发布,点击公共号,家长、学生可访问、可点赞。
开展“适性课堂”研究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变化。
教师新行为:教师带着关注学习力的理念走进课堂,课堂上能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的现场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在雨花杯赛课获团体奖。近两年来,40多人次在省市区展示课。50多篇“适性课堂”的研究成果获奖或发表。
学习新态势: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质量调研中成绩明显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在学科竞赛中获奖。
三、推进“适性课堂”深度发展
“适性课堂”建设让“学习力何以在课堂中生长”的答案日渐清晰,我们将认真领会区教育局有关《雨花新课堂》精神,在发展中心支持下,深入推进“适性课堂”的建设和研究。
一是建立学习力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测评与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品格养成、学习能力提升等多维度有机结合,推动“为了学习”、“为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改革。
二是建设“适性课程”。
纵观“适性课堂”,在学习空间上延展不够,校内资源有限,再发展,必须突破校园壁垒,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我们将在学校一路之隔的雨花台,开发“走进雨花台”森林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校本实践课程:(“红色课程-传承者学习”、“绿色课程-自然者学习”、“蓝色课程-探索者学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生长学生学习力。
“适性课堂”、“适性课程”的研究之路已经开启,我们会义无返顾地探索,用我们坚实的脚步,应答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大声疾呼:来一场课堂的革命!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