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
——以研究 促特色 以反思 促发展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共有19位语文教师,是一个拥有1名全国和谐教育名师、2名省和谐教学带头人、1名省和谐优秀青年教师、2名市优秀青年教师、5名区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2名区优秀青年教师及2名区教坛新秀的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教研组。作为市、区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的共小语文教研组,2009年又很荣幸地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研组”。我校语文教研组以学科研究基地为平台,开展各项研究活动,是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一、讲究一个“实”字开展教研
1.坚持科研与教研和谐结合。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确定每双周三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采用集中、分组活动等形式,或教研组在一起集中学习,或年级组在一起集体备课,分析教材,探讨教法,使之成为制度化,以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沿正确的方向发展。细化了电子教案的二次复备与教后记撰写的要求,各年级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每次活动都明确一名主讲人,由主讲人初步拟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仪器的准备,导入新课的方法及学法指导,同年级的其他成员围绕一个专题,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
2.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教研组的青年教师都有一份成长记录袋,中老年教师都有一份发展记录袋。教师们把自己一年的教育教学成果记录在档案袋中,促进教师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成功的喜悦,让刚踏上讲台的教师逐步走向成熟,让经验型教师逐步走向骨干,走向名师。正因为全体语文教师都坚定地树立了质量意识,自觉地“劲往质量上使,汗往质量上流”,千方百计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所以才确保了共小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始终位于全区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
二、讲究一个“优”字展示交流
依托载体,展示成果。我校作为雨花台区小学语文唯一的语文学科研究基地,每学期都承担着向全区展示课改成果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向全区展示了课内外阅读、写字等多种课型。通过上展示课、全区教师研讨等活动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把我校的课改研究成果向全区辐射,展现了我校语文教学品牌。
10月份,我校张静老师参加了全国知名和谐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范式展示活动,荣获“全国和谐教育名师”,叶梅、周美萍、孔红梅分别被表彰为不同类别的省和谐教育先进个人。
三、讲究一个“活”字研究课题
1.“课题”研究已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自成功申报省级规划课题《对话精神引领下的小学语文“生本”作业设计与实施》以来,根据研究方案、立足校情学情、坚持以生为本、扎实开展研究。9月初,课题已进入研究实验阶段。即在全校2——6年级语文学科全面推行与探究“生本”作业设计与实施。10月中旬,在课题研究的中期,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召开了“基于行动研究下的反思沙龙研讨” 通过研讨,研究教师对作业的形式、内容、批改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体现“减负增效”?如何在“改革”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体现“优等生”与“学困生”层次性?每一位老师各抒己见,交流了自己在课题实验中的收获和困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策略,不时掀起研讨高潮,研讨氛围浓厚。12月,全校语文教师及部分学生和家长又集思广益,进行语文寒假作业设计。
我校语文组个人课题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大家努力实现从经验型教师逐渐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10月语文教研组的课题主持人撰写南京市第五期课题研究报告。12月在第六期市级个人课题立项仪式上,语文组叶梅、傅家丽、刘芳、朱成娣、詹文和王健五位主持人成功立项,成为“十二五”首批“个人课题”。同月21日下午,其中的两位主持人在校教科室组织下进行了个人课题交流汇报活动。
如今,教研组老师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个人课题”,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引导下,快速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
3. 运用反思性策略,指导课堂教学。本学期,老师们都积极参加预约听课,尤其是三备活动的继续开展,加速了我校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
4.坚持做好每学期一次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设计的评选工作,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学会和教育报刊推荐优秀作品。这一年来,我们教师发表、获奖的教科研成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得多,先后有30篇论文、教学案例获奖或发表。
四、讲究一个“新”字特色教育
我校有幸成为第一批市级课外阅读实验基地校,市区语文学科研究基地学校,我们倍感兴奋,同时我们也深感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1.确保课外阅读的教学时间。加强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研究,每个年级组都要把课外阅读课作为一项主要研究任务。根据教研组的安排选定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扎实开展研究活动。学校坚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并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以此保证了课外阅读的正常实施。全校19个教学班,每周均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
2.加强课外阅读的过程管理。以年级组为单位,各位语文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如读物推荐、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故事会、主题读书会、读物评论、读书笔记指导和交流等。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学校加强了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开展的课外阅读的观摩学习。学校还相继开展了校内年级组的课外阅读研究课;通过学习与研究,我校的语文教师已经掌握了课外阅读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3.健全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扎实开展好“校园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大力推行“亲子伴读”活动。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读书小明星的评比活动,不断改进评价方式,采取自主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各班推荐,参加校级的评比,再参加区级评比。这一年,我校有四个班级获得区书香班级的称号,四位语文老师获得书香班级优秀辅导教师的称号。
4.丰富课外阅读的活动内容。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5.展示课外阅读的丰硕成果。通过对这一校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学校图书室借书时,人人争着借书,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已经逐步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晨报》学生习作展示一版中,我校学生数十篇文章得以发表,在市读书节征文比赛中,我校六(2)班周纪炜同学获二等奖;在七彩语文杯征文比赛中,我校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学期,在区质量调研中,我校语文成绩均名列全区前列。
我们在常规教研和特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书香溢满美丽校园;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我们共小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将为此而不懈地努力着。
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语文组
2011年12月